于是又写了一篇.

苏德战争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会宏大的战场,也是战斗最为激烈的战场,从1941年一直到1945年.

一般来说,德国都会在1941年6月到7月宣战德国,然后触发巴巴罗萨计划事件.

‘巴巴罗萨’行动 现在是时候消灭法西斯主义的真正的意识形态的敌人了,那就是苏联,为德国一举夺取整个欧洲的霸权。指挥官,你的任务是指挥三路的进攻,通过快速的战斗摧毁苏联。首先占领基辅、敖德萨和斯摩棱斯克。随后是奥克汉格尔、古比雪夫和巴库,这样必然可以削弱苏联的战斗力量,并完成对于红军的歼灭。

巴巴罗萨的第一阶段目标 希特勒将进攻部队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分别取攻占各自的目标。中央集团军群被命令从波兰经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轴线进攻莫斯科,由陆军元帅冯·博克指挥。南方集团军群被命令攻取基辅,接着突入南方的俄罗斯大草原,直至攻下石油重镇巴库。由格特·冯·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北方集团军群被命令攻取波罗的海三国,接着进攻俄罗斯北部,直至夺取或摧毁列宁格勒。由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

可以看到,我们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基辅 敖德萨 斯摩棱斯克,也就分别在乌克兰与白俄罗斯,推进到第聂伯河一线并极大程度地歼灭红军.北线则是包围列宁格勒.

那么结果呢?

巴巴罗萨第一阶段战役——德军大获全胜 在战争的头一周,德军凭借突然进攻、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军队早已动员和集中并有在西欧作战积累的丰富经验等优势,打得极其顺手,中央集团军群已推进到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南方集团军群的前锋,已近至通向基辅的接近地,北方集团军群,已经渡过西德维纳河。面对有备而来的德军,苏军猝不及防,苏联政府虽然采取紧急措施,把前沿军区改为方面军,成立了苏军统帅部,但由于大量工作未能抢在战争爆发之前就绪,因而在战争开始时严重失利,由于苏军装备陈旧,指挥人员素质较差,对敌主攻方向判断失误等原因,致使战争初期,便有28个师被全歼,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据战后公布的统计资料,在苏德战争的头18天,苏联损失2000列火车的军火,3000门大炮,2000架飞机,1500辆坦克,30万红军被德国俘虏。德军在占领明斯克后,7月15日,通过激烈战斗,攻占了苏联首都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合围了苏军十几个师,切断了苏联西部最重要的交通干线明斯克-莫斯科公路,并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司令部设在此地。而此时德军离莫斯科仅有380公里之遥了。

这便是结果了,德军逼近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迫在眉睫,接下来便是第二阶段的战役了.

哦对了,还有几个方面军覆灭的事件文本(笑

西方面军覆没 卫国战争爆发时,西方面军拥有38个师,包括第3、第4和第10三个前线集团军和作为预备队的第13集团军,每个集团军都有两个坦克师。如此雄厚的兵力,却在开战一星期内遭到德军的全部合围,明斯克沦陷,这是卫国战争开始之后苏联遭受的第一个重大挫折。西方面军的司令员是德米特里·格·巴甫洛夫大将。他曾经参加过西班牙内战,战功卓著,擅长指挥装甲部队,然而缺乏统帅全局的才能,战争一开始就缺岗下一线部队近距离指挥,从而导致西方面军失去统一的领导,丧失了反击和突围的最佳机会,最终覆没。西方面军覆没后,斯大林下令追究责任,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少将、通讯主任格拉西莫夫少将、第四集团军司令员科罗布科夫少将被送上军事法庭,以叛国罪论处,判处死刑并没收财产。此举震动了苏联全国全军,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民心,提高了士气。然而毫无疑问,斯大林本人在战争之前,没有采纳巴甫洛夫提出的正确建议而采取积极防御,对战局失利也负有一定的责任。1957年,苏共中央撤销对巴甫洛夫等四人的叛国罪指控,并为其恢复名誉、荣誉和军衔。

西南方面军覆没 卫国战争爆发时,西南方面军实力为苏联各方面军中最强,拥有56个师,其中18个坦克师。方面军辖有第5、第6、第12、第26四个集团军,全部布置在一线。巴巴罗萨战役发动时,由于西南方面军实力极强且抵抗得力,因而德军在此进展缓慢。然而随着西方面军的溃败,西南方面军的北翼出现了巨大的缺口,后方被合围,方面军被迫退向基辅。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向苏军最高统帅部请求撤退到第聂伯河东岸,总参谋长朱可夫也提议放弃基辅,另行构筑防线,但斯大林从政治影响的角度出发,拒绝下达这一命令,导致西南方面军在基辅遭到合围,65万人被俘。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率基辅指挥机关突围,不幸遭遇强敌,激战过后基尔波诺斯和图皮科夫等几位将军相继牺牲,仅有方面军参谋巴格拉米扬上校(1955年晋升苏联元帅)和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逃出生天。基辅保卫战堪称卫国战争中最悲壮的战役,为莫斯科保卫战赢得了时间,但也令红军损失了好几员优秀将领。1943年,基尔波诺斯等人的遗骨全部移葬在基辅城内的烈士陵园中,魂归故里。

西北方面军覆没 卫国战争爆发时,西北方面军由波罗的海特别军区改编,拥有24个师,其中有4个坦克师,下辖第8和第11两个集团军,兵力相对薄弱。开战之后西北方面军利用地形逐步抵抗,但仍然没能守住司令部驻地里加。西北方面军在司令员库兹涅佐夫上将的率领下,逐步抵抗掩护列宁格勒,拉里奥诺夫、叶戈罗夫、舍佩托夫等几位师长奋战不息,英勇牺牲。此后,西北方面军建制和列宁格勒方面军合并,列宁格勒保卫战在此拉开序幕。

南方面军覆没 卫国战争爆发时,南方面军由敖德萨军区改编而成,拥有16个师,其中4个坦克师,辖有第9和第18两个集团军。在苏联西部边境的五个集团军中,南方面军建制最小,战斗力也最弱。但在当面之敌罗马尼亚的进攻下,南方面军仍然死守到1941年10月方才撤出敖德萨,建制归入西南方面军。南方面军司令员切列维琴科上将才能平庸,被多次降职,历任南方面军司令、集团军司令、军长,战后任军分区副司令,层层下放。但南方面军也有不少能征惯战的将领,在卫国战争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斯大林真会甩锅…同时和民国战场一样,也会触发几个会战事件.

首当其冲的便是万城之城-基辅.

基辅会战——历史上最大的包围战 德国通过一次空前绝后的包围战夺取了基辅。古德里安由莫斯科方向调头向南突袭了苏联人。由于斯大林所下的不准一兵一卒撤退的命令,包围圈在9月16日完成。在5天的战斗后,德国方面称有高达66万5千人的苏联人做了战俘。

至少,国军还是能(kui)撤(tui)下来的.同时还有一个包围圈就是波罗的海三国至列宁格勒的包围圈.不过史实上并没有包到什么好东西.

波罗的海战役 1941年7月初,北方集团军各部队都进抵西德维纳河,苏军统帅部6月29日发布命令,下令坚守西德维纳河,但这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苏军第8,11集团军实际上已经被击溃,各部队毫无组织的乱哄哄地向北溃退,但是由于德军未能扎上口袋,苏军部队大部分得以撤退到西德维纳河以北,德军未能完成围歼苏军的任务。

以及上文提到的,最为关键的斯摩棱斯克战役.

斯摩棱斯克战役——德军打开莫斯科的门户 由于在7月1日前就已经将苏联军队赶出了白俄罗斯,德军司令部确信自己可以长驱直入到达莫斯科。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在7月10日发动新一轮攻势,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包围了苏联军队。但苏联人的抵抗异常顽强,尽管有30万人最终被俘,但依旧有超过20万人成功突出了包围圈,更重要的是它使德国在两个月内都无力对莫斯科发动进攻。

在游戏中,正如同玩家会竭尽全力推平敦刻尔克一样,斯摩棱斯克基本上没法逃出升天的…

敖德萨战役——轴心联军的胜利 从8月8日至10月16日的敖德萨战役最后以罗马尼亚军的胜利告终。罗马尼亚军队在这次战役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伤亡8.1万人(其中17729人阵亡),失踪11471人(多数被俘)。苏军在敖德萨战役中伤亡4.1万(其中阵亡16578人)。

第二阶段就开始和现实有区别了,不过嘛…本着德棍的心,我还是兹磁德国好了(

巴巴罗萨第二阶段战役目标:AA线 巴巴罗萨第二阶段计划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闪电战”从三个方向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占领苏联首都莫斯科、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把苏联红军的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阿斯特拉罕一线,并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从而击败苏联。

这便是第二阶段的大纲,简而言之,便是打穿欧俄,到达伏尔加.

“台风”行动 中央集团军群的最重要目标:莫斯科 希特勒非常明白,莫斯科是苏联的政治中心,铁路交通中心,更是军事中心,能否占领莫斯科市此次对苏战争成败的关键所在。对于即将开始的莫斯科战役,整个柏林洋溢着胜利的气息。相比之下,盟军则意志消沉,连精明而富有远见的丘吉尔和罗斯福也沮丧的感到苏联即将战败。

丘吉尔和罗斯福这两个毒奶!毒奶!

北方集团军群的最重要目标:列宁格勒1941年8月6日,希特勒重复他的命令:“列宁格勒第一、顿涅茨克平原第二、莫斯科第三。”夺取列宁格勒是巴巴罗萨行动计划原定的三个战略目标之一。列宁格勒是沙皇俄国旧都及十月革命的发生地、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驻地,和拥有众多兵工厂的工业重镇。希特勒对攻占列宁格勒信心十足,因此他已要求印发在市内的明星酒店进行庆祝胜利的邀请。"

北方自然是欧洲之窗-列宁格勒-彼得堡.

随着德军逼近这两个地点,相应的会战随之爆发.

莫斯科战役——德国胜利 1941年的第一次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大雪和秋雨未能在苏联最需要它们的时候出现,在布良斯克会战遭到重创的苏军没有能够阻挡住德军机械化部队前进的脚步,尽管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但是德国的万字旗依旧插到了克林姆林宫的上空。

列宁格勒战役——德军攻下“欧洲之窗” 8月15日,德军突破列宁格勒的第一道防线,至9月8日夺得什利谢尔堡,德军从陆地包围了列宁格勒。自此列宁格勒陷入德军的三面包围,所有交通线全被切断。在这种严峻的处境下,已经丧失了全部信心的伏罗希洛夫元帅登上了飞往莫斯科的专机,他认为列宁格勒即将被德军占领。

伏罗希洛夫我记住你了,毒奶!

接下来便是第二阶段大获全胜了.

巴巴罗萨第二阶段战役——大获全胜 随着顿河和伏尔加河防线相继被击穿,苏联赖以生存的天险完全失守,之后莫斯科,列宁格勒相继被德军攻破,摆在斯大林面前的现状是如何争取一个体面的停战条件。

不过这位格鲁吉亚小鞋匠怎么可能会签订合约.

南方集团军则是有着比中央集团军更重要的任务,有什么比莫斯科更重要的吗?当然有了,斯大林格勒与巴库,伏尔加河的枢纽与苏联的油库.现实中便是"蓝色行动"

高加索战役:巴库与斯大林格勒 1942年春天,苏联的军队达到550万人,军火工业生产已经恢复并有一定发展,给军队提供的新式武器装备逐渐增多,敌后游击运动开展得更加广泛,同时苏联由于在租借法案中还得到美英战略物资和武器装备的援助。但是在1942年春天至1942年夏,苏军在苏德战场还未扭转颓势,而且战局却有利于德军一方。在1942年4月间苏军在从南到北的全部战场(柳班战役、第一次勒热夫、维亚济马进攻战役、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刻赤半岛战役)都遭遇了致命的失败。德军借机启动蓝色行动开始进行以高加索为目标的大规模攻势。

随着德军逼近哈尔科夫,哈尔科夫战役随之打响.

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 1942年5月12日,由谢苗·铁木辛哥所指挥的苏军自冬季反攻时形成的突出部向德国第6集团军发动攻势。苏军在攻势进行之初有成功的迹象,但随后即被曼施坦因的强力反扑而击溃。由于苏军参谋人员以及最高统帅约瑟夫·斯大林对德国第6集团军实力错误认知,同时也高估了己方新整训部队的实力,让战斗经验较丰富的德军能自战线上的兵力空隙处绕过,完成其钳形攻势,将苏军包围歼灭,苏军共有240000人被俘,其中包括大量的装甲部队。

在保卢斯元帅闪电般的操作下,德军A了上去…

高加索战役——全面胜利 战役开始后,德军的攻势非常顺利,5月22日,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附近包围了大批苏军,重创了苏军先发制人的企图。之后德军在乌克兰东部的大草原上快速突破,苏军在空旷的草原抵抗力薄弱并开始向东溃逃,他们数次重新组建的防线均因德军的侧击攻击而崩溃,德军快速的攻势突破了苏军的防御,以空军大肆轰炸后,攻入了斯大林格勒,在城中双方进行了寸土必争的巷战,德军在付出巨大的牺牲之后,成功占领城内九成的地区,并在冬季来临下肃清了城里的残余敌军,完全占领了斯大林格勒。

随着伏尔加河沿岸陷落,很显然,现在已经到了决战于乌拉尔之巅的时刻了!

决战乌拉尔之巅 在德军攻破伏尔加防线后,苏联赖以生存的只剩下了横贯苏联中部的乌拉尔山脉,最高统帅部计划在一年时间内突破乌拉尔山,攻下苏联中部重镇叶卡捷琳堡,迫使苏联无条件投降。

不过嘛,斯大林已经无力回天了.

乌拉尔战役——空前的胜利 帝国军队已经攻陷叶卡捷琳堡,这代表着苏联最后的抵抗力量被歼灭,东线战事基本结束。

不过实际上,乌拉尔并不好啃,鄂木斯克要塞群真的很硬,虽然没有莫斯科硬.

顺便一说,苏联的"苦涩的和平"是割让到AA战线.

什么你想吞并苏联?冷静一下,你需要跑到海参崴的.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