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战,当之无愧的二战主角.

闪电战起源于一战的渗透理论,随后在装甲车/坦克发展完善之后,闪电战才真正的走上舞台.

基本来说,在一场闪电战开始之前,首先是空军和炮兵的时间.由空军取得制空权,扰乱敌军部署,了解敌人部署和情报.

随后便是攻击开始.首先便是集结.在闪电战中,进攻的正面是很窄的,比集结的正面还要小,从而形成一个突击箭头,随后按照梯次纵深部署部队,从而保持攻势的连贯性和冲击性.

随后以战车部队为先导,突破敌人阵线.以营级或连级单位组成一个尖锥形/倒三角形进行突破,当然也可以由步兵首先突破敌人阵线,随后再将装甲部队投入缺口,是以保存装甲单位的兵力.

在突破之后,其他的装甲单位,支援单位,以及摩托化/机械化步兵便会穿过缺口,进入敌人阵线并向敌后纵深推进.其中,各部队指挥单位将会作为先头,来观察,掌握全局并且实时向后方汇报.其中投入纵深的部队中,步兵/工兵单位用以突破敌方纵深后的防御,还有天然障碍.

其中闪电战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便是放弃了传统的,向两翼展开/席卷的方法,转而是纵深推进,从而抢占敌方交通要点和战术要点.一旦突破之后,纵队随后以扇形展开,沿主要道路平行前进,从而尽可能的提高推进的速度.在推进之中,先头部队负责侦查,搜索前方和侧翼,并提供预警.主力突进纵队则根据先头部队的情报,迂回,绕过,渗透有敌人防御的道路/路线,其中主力部队会快速,不断的展开,主要的火力支援将会交给空中部队,并且他们的侧翼的安全完全敞开,是以为高速的运动和突破就足矣保护他们的侧翼.

在主力部队推进之后,后续的部队便会由敌人两翼进攻,以钳形攻势分割包围敌人的部队.使敌人部队处于无补给,无情报,无援军的状态,从而摧毁其士气,促使其投降,亦或歼灭.

其中,闪电战也可以与渗透突击战术相辅相成,一个例子便是埃本埃马尔要塞突击战.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